您当前位置: 圣才学习网首页 > 政治类 > 曹沛霖《比较政治制度》 > 学习指南

曹沛霖《比较政治制度》学习指南

◇ 教材介绍

本书为教育部“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”的研究成果,是一部讨论当代世界各主要政治制度的教材。全书各章从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视角出发,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为切入点,对当代世界主要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、主要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,并对政治制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、经济、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描绘,旁征博引,视野广阔,脉络清晰,论述系统,有助于读者在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,以及进一步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。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学用书,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。

本书结构:

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三编。第一编“比较政治制度概述”,主要从国家、宪法、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政治制度的生态环境,为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提供多维的观察视角。

第二编“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”是本书的核心部分,比较系统地论述当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形式。

第三编“当代政治制度基本类型”由“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”、“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”、“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”和“非国家政治体系——欧洲联盟”等四章组成。


◇ 作者简介

曹沛霖,1933年出生,江苏泰兴人,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51年考进复旦合作经济系,1952年随院系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(现上海财经大学),1954年毕业进入复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做教师,曹沛霖教授从此成为一名复旦人•1958年,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而取消了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,改成社会主义教育课,不久又改为马列主义政治教育系,1960年改政治学系,1964年改为国际政治学系,到2001年成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。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,曹教授是见证人之一;这个声誉日隆的学院,曹教授是奠基人之一。 曾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系主任、复旦大学首席教授。

人物成就

从经济学转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后,曹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制度研究,在东西方政治制度与政治比较研究、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制度和改革实践、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改革与发展等作出了一定的成就。他的学术视野大致包括国别政治、国际政治、比较政治体制的研究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政治学分析。其中,世界议会政治研究是他最见功力的领域。他先后出版和主持翻译了《议会政治》、《政府与市场》、《比较政府体制》、《西方政治制度》、《比较政治制度》、《比较政治学》等著作,许多著作特别是《比较政治学》的翻译出版,影响了一代政治学的发展。曹教授是我国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之一,和王邦佐、孙关宏、王沪宁等教授一起,为“文革”后复旦政治学研究的复兴作出了贡献。

经典语录

忆起50年的教师生涯,曹教授自豪地说了一句:“我从来没有因为个人事情耽误过教学,上课没有迟到一次!”令他欣慰的是,门下弟子遍布全球,培养的硕士和博士就有70多人,有的硕士到美国深造,取得博士学位后已在大学里获得教职,今日美国政治学界,有不少年轻华人学者就出自“曹门”。对于众人的赞誉,他说:“我不过是把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录在册,把我知道的真相告诉给学生。”

 

特别说明:本作者内容简介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相关资料,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!

 

◇ 指定院校
 
◇ 配套教辅